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得下、留得住、用得好
——民革河南省委会建立纳雍县长效医疗帮扶机制结硕果
地处乌蒙山腹地,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的冬天气温渐寒、空气湿冷,公路两旁连绵不断的山峦在薄雾笼罩下多了一份静谧。近日,民革河南省委会一行率医疗专家组带着火热的情怀再一次来到纳雍县,在这里开展为期2天的医疗帮扶活动。
“特别感谢民革河南省委会对纳雍的这份情,是真心真意、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纳雍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郝庆见到民革河南省委会一行的到来,话语中难掩激动,“民革河南省委会的医疗帮扶温暖人心,让纳雍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享“家门口”的好“医”靠
近年来,民革河南省委会积极响应民革中央号召,认真贯彻落实民革定点帮扶纳雍县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结对纳雍县玉龙坝镇和厍东关乡陶营村,积极围绕产业、教育、医疗、消费、党建五个方面进行重点帮扶。“非常感谢民革中央给予我们民革河南省委会参与纳雍帮扶的机会,让我们增强了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2023年11月23日至24日,民革河南省委会主委张弓率工作组赴纳雍开展精准“五个帮扶”活动时说。在这次活动中,民革河南省委会为纳雍县玉龙坝镇卫生院、厍东关乡陶营村卫生室捐赠了价值5.7万元的一次性医疗物资,也拉开了民革河南省委会“牵手”纳雍县人民医院进行长期医疗帮扶的序幕。
“当时我们医疗专家组在玉龙坝镇义诊,纳雍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疗团队正在医院做一个陈旧性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术。”回忆起那次帮扶活动的情景,民革党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孙俊魁记忆犹新,他说,“由于病人脱位时间太久、软组织挛缩严重,该院医生尝试很久仍复位困难,就联系到我去帮助手术。”
孙俊魁利用坐车赶往纳雍县人民医院的时间了解患者情况,一到医院立马进入手术室帮助解决问题,约1小时后成功完成手术。“我们通过较好地处理手术中的紧急情况,避免了病人可能的转诊风险,让病人转危为安。”孙俊魁说。
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民革河南省委会开始思索如何进一步提升医疗帮扶效能。“纳雍县人民医院具备集诊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软硬件条件。在帮扶实践中,我们尝试探索以纳雍县人民医院为重点,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得到最大化利用的长效帮扶机制。”民革河南省委会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副理事长张晨光说。
3月31日,在民革省级组织帮扶纳雍县捐赠仪式上,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吕心阳与纳雍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荣敏签订《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南省委员会与贵州省纳雍县人民医院2024-2025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协议》,明确将在组织领导、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义诊坐诊等方面全面合作。
“从河南到贵州,路上用时至少5个小时,民革河南省委会医疗专家们不辞辛劳,利用周末时间到纳雍帮扶。”周荣敏说,“他们凭借高超技术和先进理念助力本院实现了多项重大手术的新突破,多个科室就诊人数大幅提升。”自对口帮扶协议签订以来,民革河南省委会为纳雍县人民医院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先后组织9批62人次赴纳雍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帮扶期间共召开各类座谈会、报告会20余场次,协助开展骨科、妇科、泌尿科等多科室四级手术50余台次,诊疗群众1600余人次。
“民革河南省委会医疗专家组像亲人一样帮助纳雍老百姓,目前对纳雍县人民医院的长效帮扶机制已经形成。”张晨光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围绕纳雍县人民医院重点和弱项学科,进一步提升“硬实力”,锻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传帮带”变“输血”为“造血”
“张主任,咱们医疗团队这次来共计要做20多台四级手术。”“杨老师,有个病人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讨论一下。”“王老师,这类手术术后还需要注意什么,您再给我们讲讲。”……民革河南省委会医疗专家组每次来到纳雍县人民医院,都会深入到科室通过手术示教、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形式进行现场指导。
这次来纳雍已经是民革党员、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杨铁健今年的第4次了,他为甲状腺癌晚期患者等4位患者做了手术,每台手术时长近4小时,中午饭没来得及吃几口就投入下一场手术。
“来得次数多了,手术数量也越来越多了,虽然累点,但能够将帮扶做到实处,我心里很开心。”杨铁健介绍,每次来之前,纳雍县人民医院医生会提前把病人资料远程传给他,即使他回去了,也会通过线上方式随访。
“通过手把手地教,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当地医生‘学得会’。”民革党员、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楠也来纳雍多次了,他说,“现在是我做手术、他们在旁边看;未来就是他们做手术,我在旁边指导。”这次他专门带来了自己发明的手术工具并赠送给当地医生。
张楠经过几十年的钻研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学科教学体系,有着丰富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践经验,还曾组织举办过全国性的医疗技术培训活动。有一次,张楠在现场凭借准确、熟练的操作,用约20分钟就将当地医生约4小时才能做完的腹腔镜手术做完了。“我平时反复摸索研究出来的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都毫无保留给了当地医生。”张楠说,“我希望将规范化、科学化、可复制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纳雍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刘焱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收获很多,他说:“我在科室管理、学科建设、诊疗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比如,如何管控科室成本、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如何建设重点学科等,现在都有了思路。”
在本次纳雍行期间,纳雍县人民医院完成了县域首例盆底功能障碍网片植入术,标志着该院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指导该手术的是民革党员、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王璐。“四级手术数量反映医院综合能力的硬指标,许多盆底重建手术都属于四级手术,且盆底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未来可以着重在这一学科方向上发力。”王璐说。
民革党员、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武鑫玲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医院要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针对高血压等疾病的最新治疗方式,要加大力度学习。
民革党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张杨是第一次来纳雍参与帮扶。“我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医生很积极、很上进,我希望继续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帮助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张杨说。
“豫”你同行续写绵绵帮扶情
当谈及倾情倾力、无私无悔投入帮扶工作的初心时,民革河南省委会医疗专家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个简单、朴实又真挚的答案——“这里有需要,我们就来了!”
今年5月份,张晨光曾专程看望了一位50多岁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这位患者在纳雍县人民医院接受了河南省医疗专家的治疗,最终得以痊愈。“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见到我之后像个孩子一样,专门在我面前跑了跑,甚至有一个小的跳高动作,两眼噙泪地对我说‘谢谢’。”张晨光说,“当看到当地老百姓获得幸福感时,我就有了持续帮扶的动力。”
令纳雍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陈进最为感动的是医疗专家们的奉献精神。“不仅仅是现场帮扶,平日里只要有疑问,他们会随时在线解答。”陈进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民革河南省委会拨付主委基金3万元、民革河南省委会卫生健康委员会拨款1万元,共同用于股骨头坏死、先心病等特定人群的救治和术后帮扶,截至目前已帮助了20个困难家庭。此外,省委会还出资搭建远程会诊平台,与纳雍县人民医院实现了远程诊疗。
改善村级诊疗条件是民革河南省委会在医疗帮扶方面的另一个关注点。今年6月,民革河南省委会调研组在厍东关乡陶营村走访座谈时了解到,陶营村卫生室现址年久失修、条件简陋。民革河南省委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陈朝福、执行会长吴凤宇随即主动捐资近10万元对陶营村卫生室室容室貌进行了改造升级。
“我们8月份专程带领技术人员现场测量数据,精心研讨设计改造方案。改造升级项目于9月份正式启动,10月底完工,其间时刻关注改造进度和效果。”民革河南省委会联络处三级调研员孙俊伟介绍说,“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尽量全部配齐。”
目前,陶营村卫生室重新装修了外墙、铺设了地板砖、更新了宣传栏,添置了药品展示柜、冷藏柜、病床、输液椅、听诊器、血压计,配备了电脑、空调、办公桌椅等诊疗和办公设施。“在民革河南省委会的帮扶下,如今的卫生室已经旧貌换新颜,诊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让本村及周边老百姓都得到了实惠。”陶营村党总支副书记蔡瑶说。
在本次民革河南省委会赴纳雍县医疗帮扶期间召开的座谈会上,中共纳雍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劲全表示,民革河南省委会的帮扶工作用心用情,为纳雍医疗发展“把脉问诊”,取得了显著成效。
“希望未来民革河南省委会与纳雍县进一步加深联系,建立持久的医疗资源互通、医疗科研共建、医疗产业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郝庆说。
民革河南省委会二级巡视员钱新建表示,今后,民革河南省委会将继续根据“纳雍所需”发挥“民革所长”,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相信未来一定能结出更多硕果。
(来源:《团结报》2024年12月31日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