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鸭池河泛着微光,丘林村的花香悄然弥漫。在黔西市大关镇鸭池小学那栋如今被孩子们称为“五彩楼”的教学楼里,书声回荡浸润心田,朝气与希望溢满校园。谁能想到,这所如今满载“优秀”光环的乡村小学,也曾陷入被家长“舍近求远”送孩子过河读书的尴尬境地?
一张“表”的诞生
2019年,民建中央将丘林村定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点”,接踵而来的民建各级组织到丘林村调研帮扶,慢慢知道了鸭池小学的困难和需求。2021年春,来自四面八方的暖流,开始涌入鸭池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也凝固在教学楼外墙那张特殊的“帮扶记录表”上。
这张长宽均为1.8米的表,起初或许只有寥寥几行。但它的“生命轨迹”,清晰记录着每一次关爱落地的回响:
2021年3月25日,民建辽宁省委、辽宁省慈善总会捐款修建幼儿园睡房、购买睡床及床上用品;
2021年7月20日,民建天津市委、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捐款改善办学条件,购买学生桌椅、笔记本电脑、电子钢琴、打印机等,安装校园广播;
2022年5月25日,民建贵州省委、贵州省慈善总会为学生捐赠生活用品和体育器材、体育用品等;
2023年5月20日,上海民建鑫亮新能源科技发展公司为10间教室更新照明设备、室外安装8盏太阳能路灯,维修食堂和实验室等;
2024年9月9日,民建山东省委捐款为教室铺设地砖;
2025年1月7日,民建黑龙江省委捐赠秋季校服166套,电脑6台、打印机2台;
……
五年时光流转,这张表如同不断生长的年轮,无声地扩增至42行。“每记下一次,心里的感激就多一分!”已在鸭池小学坚守34个春秋的原校长李文华,抚摸着这张表,声音里透着岁月的重量和难以言表的感激。从1991年来到这里,他亲历了学校的困顿与挣扎,更将这42行恩情,连同校园点滴的变化,深深镌刻于心。
从“面”到“里”的温暖
表上数字背后,是校园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文华忘不了过去的窘迫:“以前的瓷砖外墙,像上了年纪的牙齿一样,松动得让人心慌。我们得每天拿着长杆子,四处敲打试探,生怕哪块‘掉队’伤了娃娃。”2023年6月,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原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送来了“及时雨”——20万元资金,让“五彩楼”梦想成真。多彩的喷漆取代了危险的瓷砖,单调灰暗的教学楼瞬间披上了童话般的色彩与活力。紧接着,广东民建的10万元,又让教学楼内部焕然一新。
有了光鲜的“面子”,曾经让师生头疼的“里子”——操场,也得到了改善。那块曾经的水泥地,薄得“像层纸”,时间久了就开裂、坑洼。地势低洼让它更是“逢雨必涝”,师生们常常“要上课,先扫水”。2022年4月,民建辽宁省委、辽宁省慈善总会携手解决了根本问题——修缮操场,新修排水沟。同年8月,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天朝上品公益基金的捐款,为操场铺设了悬浮地板。从此,积水的烦恼,被彻底扫进了历史。
据统计,2021年以来,民建各级组织和会员情系丘林村、心牵鸭池娃,累计捐资捐物超过266万元。这每一分钱,每一件物,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鸭池小学精彩蜕变的不竭动力。
十分钟的上学路
改变,不仅写在墙上,更融入孩子们的生活日常。清晨7点40分,二年级的刘丰维才不紧不慢地走出家门。不到十分钟,他小小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鸭池小学的校门口。下午放学,同样几步路,就能蹦跳着回家。这份家门口上学的轻松自在,对刘丰维来说,是新常态;对他的爷爷刘仕杰而言,却是卸下心头重担的释然。
就在一年前,受“河对面学校更好”的旧观念影响,刘仕杰每天早上7点多,蹬着三轮车送孙子过河去清镇市新店村上学;下午4点多,再放下农活赶去接回。两个学期下来,爷孙俩都累得够呛。“要不转回来试试?近啊,方便!”家人一商量,刘丰维转回了鸭池小学。惊喜来得又快又实在:“数学差点考满分,语文也90多分!不仅不用接送,成绩还往上蹿!”刘仕杰的眉头舒展了,从最初的“图方便”试水,到由衷地感叹:“真是今非昔比了!”
这份“回归”,这份肯定,让李文华心里像蜜一样甜。
“多亏了民建各级组织的倾情帮扶,现在学校软硬件都提升不少,老师们劲头更足了,孩子们自然也学得更好了!”鸭池小学校长穆赟话语里满是感激,“作为学校的新带头人,我常提醒自己得珍惜这份情意,把资源用在刀刃上,让咱们乡村教育再上一个台阶!”
歌声里的希望
作为一所村小,鸭池小学过去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2023年8月30日,民建山西省委牵来的缘分,让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时熟铭踏上了这片土地。他的到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美妙的涟漪。
“我们这里条件简陋,还怕他待不惯,没想到他融入得特别好,一到六年级的音乐课全包了!以前‘兼职’音乐的老师都抢着去听他的课,学了不少东西!”李文华提起这位年轻的支教老师,满是肯定。
一个学期的时光里,时熟铭不仅教孩子们唱出美妙的歌声,更在离别前,将深情与祝福谱写成了一曲属于鸭池小学的新校歌——《当晨曦照亮天际》:
“当晨曦照亮天际,鸭池河畔留下我们的足迹,
我们肩并着肩,心连着心,
歌以咏志,志在千里……
让我们的歌声飞扬,
让红色拼搏与友谊相连,
盛开在希望与温暖里,
努力创造灿烂明天,
童年的歌声,永远在心间。”
每当这饱含深情的旋律在“五彩楼”内外响起,一种别样的情感便在师生心中激荡、流淌。这歌声,是温暖的注脚,是希望的翅膀,更是那42行帮扶记录在岁月里谱就的最悠扬的回声……
(来源:毕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