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多党合作

【“地域+领域”】跨越山海 同心偕行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中国西南腹地,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区,曾有一片被联合国专家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毕节市。这里,喀斯特地貌嶙峋,石漠化严重,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交织。

转折发生在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不仅是区域发展的探索,更是中国政治制度一项深具远见的实践——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牵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共同参与,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协作、共促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中,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以其“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信念和“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自1988年试验区成立之初,便毅然投身其中。

发挥“智囊团”作用 为试验区发展把脉定向

37年只争朝夕,一代代民盟人用智慧与汗水,深深浸润着乌蒙山的千沟万壑。从宏观规划的擘画到田间地头的指导,从教育启智的坚守到医疗救助的温情,从产业培育的艰辛到智力支边的深远……民盟与毕节人民心手相连,共同谱写了一曲多党合作、聚力攻坚的壮丽凯歌。

跨越山海,大道同行。这不仅仅是一段倾力帮扶的佳话,更是一个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生动样本。它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毕节试验区的建设,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等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科学决策和长远规划是成功的基石。民盟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通过一个关键的制度化平台得以高效实现——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

自专家顾问组成立以来,历届组长均由民盟盟员中的专家、学者担任,这不仅是中共中央和毕节人民的信任与托付,更是民盟界别特色与智力优势的集中展现。顾问组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帮助毕节制定各个发展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诸多专项规划,为试验区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路径指引。

1989年4月在北京通过的《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规划》,凝聚了众多专家智慧诞生的系统性发展蓝图。这份规划不仅着眼于解决当时570多万人的生存温饱问题,更立足于为整个西南喀斯特贫困地区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它的论证与实施,标志着毕节试验区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科学论证与民主决策的基础之上。自此,在毕节试验区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专家组为当地政策、交通、经济、民生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这种制度化的智力支持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区域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创新。它使得民主党派的“人才库”“智囊团”优势,能够精准、持续、高效地对接地方发展的迫切需求,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基本职能,具体化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实际行动。

汇聚资源优势 精准多元深耕教育帮扶

“扶贫先扶智”。民盟作为以文化、教育、科技为主界别的参政党,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是拔掉穷根的希望所在。在三十多年的帮扶历程中,教育始终是民盟投入最深、用力最勤、倾注感情最多的领域。

2007年,民盟中央将毕节中小学教师培训纳入全盟性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品牌项目,旨在通过系统性培训农村教师,提升其教育理念、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让乡村孩子享受到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烛光行动”汇聚了民盟内外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帮扶合力。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北京四中网校等知名教育机构多次派出顶尖专家团队赴毕节市开展巡回培训;北京汇文中学、北京西城区外国语学校等名校与毕节六中等当地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互访机制。民盟东部十省市组织积极响应,与毕节52所中小学校签订“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议,实现了从过去分散、短期、零星的帮扶,向固定、集聚、长期、精准的帮扶模式转变。

苏州民盟在盟员中发起的“我为毕节孩子捐本书”活动,连续数年向长春堡镇干堰小学捐献1000册图书。2015年,干堰小学正式成为江苏民盟的结对帮扶点,来自东部沿海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这所群山环抱的小学。

重建后的干堰小学,有一间20平方米的图书室专门用来存放爱心图书。“目前,平均每个学生的图书量能达到20多册,每天老师都会带着学生借阅。”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道,“2017年我们学校排名已经脱离末位,达到了全镇第13名的水平,其中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在全镇连续两年排第一。”在民盟持续不断的爱心滋养下,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校园里处处书写的民盟故事,时时流淌的民盟情怀,为孩子们点燃了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希望之光。

真心跨越山海 协力共谱发展新篇

民盟汇智聚力的帮扶模式,绝非“大水漫灌”,而是注重精准化和多元化,致力于解决深层次问题。

——上海民盟的“个性化定制”。民盟上海市委经过深入细致调研,针对不同受援学校的核心瓶颈,精心挑选具有相应资源优势的基层组织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民盟黄浦区委重点帮助纳雍县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长春小学培养教师音体美、心理辅导等综合素养;民盟青浦区委着力提升长春堡镇王官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并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帮扶,成效显著。

——天津民盟的“心理润泽”。民盟天津市委联合“丽珊心理工作室”在毕节市开展“同心助学——幸福心理”培训活动。民盟盟员、心理专家张丽珊为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乃至区领导班子成员,量身定制了不同层面的心理课程和团体辅导,累计培训750余人次。这场“及时雨”,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为教育注入了温暖的“心”能量。

——福建民盟的“视野开拓”。民盟福建省委别出心裁地组织了“走出大山看大海”游学活动。毕节市黔西市(原黔西县)的16名贫困留守儿童,在志愿者带领下第一次坐上了动车、第一次走出了巍峨的大山、第一次见到了浩瀚的大海……这次成长之旅,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点燃了梦想的火种,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2023年以来,民盟举全盟之力,在毕节开展“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采用“1+20+N”模式,发动20个省级民盟组织、贵州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联引优质学校与毕节市138所中小学、7所职业院校、1所本科高校精准结对,将教育帮扶不断向纵深推进。此外,民盟中央还推动成立了毕节市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并发起“提升毕节教育软实力三年共建行动”,联合200多所优质学校与毕节学校结成共建对子,将“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毕节大地,从教育思想、学校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等软实力层面进行深层滋养与系统提升。

经过民盟三十多年如一日的深耕与努力,毕节七星关区的教育生态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民盟对毕节教育的倾情帮扶,深刻体现了参政党“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与责任担当,是将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教育公平、助力当地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治理效能的成功典范。

三十七年砥砺奋进,三十七年沧桑巨变。

今天的毕节试验区,早已撕掉了“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标签,蜕变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活力迸发的美丽新毕节。回望这段不平凡的历程,民盟与毕节的故事,是一首同心攻坚、命运与共的壮丽诗篇,更是一幅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生动画卷。

站在要把毕节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起点上,民盟将继续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与毕节人民携手并肩、奋斗不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描绘多党合作事业的壮美画卷,让多党合作的制度之花在乌蒙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来源:贵州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