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非公有制经济

全国工商联探索产业兴村新模式——织金县马场镇智慧光谷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全国工商联在定点帮扶织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瞄准农业产业化精准发力,探索了织金县马场镇智慧光谷产业项目兴村新模式。把产业主体留在农村,使产业增值惠及农民,促产业发展持续兴村。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图为织金智慧农业生态谷


放水养“鱼”强基础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一是注入资金以“固池”。联引800万元投入织金智慧农业生态谷重点帮扶项目,建设产品展厅、数控中心及联栋温室,园区占地120余亩,建有1座4380平方米的数控中心(含展厅)和2座总面积34464平方米的保温智能联栋温室,为产业发展的科技示范提供了场地基础。二是整合资源求“保水”。以农投带动,集体资金拉动,引进毕节市恒蔬无疆数字农业有限公司现场管理,实行“投资商+运营商+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精准导入智慧农业新业态。提供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产品检测、统一品牌包装“四统一”的保姆式服务,致力打造“种植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管理组织化、营销品牌化、服务融合化”的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园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引导农户自主创业,自办农场,带动致富,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三是科技驱动强“看护”。利用手机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自动控灌、自动施肥、自动控温,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生长品质,记录作物生长数据,通过扫描二维码还能追溯产品从种植到成熟的相关信息。科技的植入,引领群众从“体力”到“智力”,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会”种植到“慧”种植的转变,用节水节肥省工和高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智慧大棚


活水肥“鱼”建机制

       创新机制,聚力农特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激起“一池春水”。一是两企同改谋“共生”。探索国企平台织金县农投公司与民企毕节市恒蔬无疆数字农业有限公司合体同步改革新机制,采取“合体经营、合作改革、合担风险、各展所长、各记其功、各获其利”的方式开展经营,探索合体公司同改机制,着力解决国企平台“有资金无市场”、民营企业“有市场无资金”的发展瓶颈,发挥民企技术、市场优势“连两端、强中端”,实现链条互联、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彻底解决了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慢、市场小、销售难的短板。二是三长联席添“动力”。在产业经营主体推动管理中探索商会会长、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长的“三长联席会议”新机制,定期不定期研究产业发展在资金、经营、销售、技术、人才、利益联结等方面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实现了出资、出力、出技术三者间的制度化合理搭配。存在问题的精准解决,为农业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三是组织起来解“难题”。围绕“组织起来”,健全“商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级运转链条,确保“资金融通投产达、技术送通学践达、市场流通产销达、机制贯通利联达”的“四通八达”效应,有效解决产业带动地方发展中融资难、技术难、销售难、共利难的“四大难题”,着力破解钱、人、销、联问题,实现了全产业全链条开发。

图为工人采摘西红柿

授人以“渔”促振兴

         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力培养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带动群众自办家庭农场,助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带动农户提素质。园区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创建云上农校,创办蔬菜商学院,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以工带学让农户参与园区生产全过程,学到技术,变输血为造血,目前共培育了2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与中星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组织200余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80余次,举办19期发展盆栽蔬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普教育培训、研学项目培训等,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00余人,实现培训收入312万元。二是家庭农场增效益。创设“菌+”果蔬种植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农民的亩产收益,采用“投资商+运营商+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以园区为基础,按户为单位以劳动力入股,承包智慧大棚区块自建家庭农场经营。前端由公司提供农资肥料、设施设备、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中端农户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种植,只投入劳力,后端由公司集中销售,实现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将产值产量变成经济效益。现有20户农户加入,每户农户可获得约39000元收入,极大的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100余户农户自建农场并与公司开展了合作经营。三是产销链接谋发展。打造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和“宫保农耕,织梦成金”品牌,树立织金县智慧农业生态谷品牌,提高品牌效应,“黔货出山”, 实现了品牌溢价。搭建网红直播平台,嫁接直播、电商、品牌连锁和商超等销售元素,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农特产品渠道融合。与山东亿云科技公司合作打造了国内各类蔬菜等农产品产销大数据,通过建立数字模型以及云计算等预测价格走势,分析数据,制定生产销售方案,确保蔬菜高价位采摘,经济收益达到了812万元。

                              (来源:织金县委统战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