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本土企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贵州各级党委政府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用心。”满帮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胡洋感慨地说。
“过去,我们推行‘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群众’的组织方式,把企业发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一起推进、一起发展,实现公司、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多方受益。”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毛鹃表示。
……
11月16日,贵州民营企业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第2期)结业式在贵州省委党校举行,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在经过为期3天的研讨学习后,收获满满,信心十足。
强化引领,明确方向强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今年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自6月19日首次由贵州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委党校、省工商联共同举办的民营企业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第一期)在省委党校开班以来,我省广大民营企业家持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方针政策的热潮,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推动下,省工商联等部门持续加强优秀民营企业家教育培养、引导民营企业系统学习党中央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自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表率和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典范,全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一次次的引导培训,为我们指明了把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以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自身健康成长有机结合的方法路径和举措。”贵州中创联律师事务所主任、律所管委会主任邱刚表示,研讨班结束以后,我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将积极传达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利好政策和精神,努力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参议员、社情民意的调查员、“贵人服务”品牌的宣传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抢抓机遇、共同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躬身解难,靠前服务解企忧
2016年,贵州悠纯乳业有限公司作为修文县食品工业园重点招商项目引进,如今已成长为一家以乳制品创新与生产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目前发展势头强劲,立足贵州特色优势资源,未来前景广阔,但在成立之初,公司仍然面临了不少困难,如因为对地方政策、资源不了解,而面临的资质获取、市场拓展等难题。”贵州悠纯乳业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谭旭回忆道,当时,“企业之家”主动上门为他们进行政策宣讲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该公司迅速掌握了相关政策的具体内容,并获悉了很多有用信息与资源,平稳度过了困难期。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而这些问题和困难常常涉及多个部门与机构,需要一个平台帮助协调解决。”凤冈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蒙小文告诉记者,凤冈县作为全省首批“企业之家”创建试点县,在巩固“一窗通办‘2+2’”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转调度、协调联动、诉求接处”机制,充分调动全县涉企服务资源,主动靠前为企业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企业引进来、留得下、发展好。
自今年6月开展省级商会轮值工作以来,得到轮值商会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收到商会轮值反映事项152件,受理后商会撤回3件,依据法律法规未采用5件,推动办结73件、正在督办71件。组织召开政企沟通座谈会16次、政策宣传解读4次、商会理事会3次,到会员企业走访调研4次,与此同时,省工商联与省政务服务中心同步推动全省各级工商联、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创建“企业之家”,也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
担当作为,带动发展促振兴
窗外寒风呼啸,坐在瑞银鸟非遗银绣染体验馆里的陆义愿照常捻线、刺绣,偶尔抬起头,脸上洋溢着的幸福便逸散开来,温暖着往来的顾客、市民。
近年来,贵州瑞银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过不断研发,将主流元素与传统文化融合,并用传统的手法表现出来,成功打造出具有贵州特色民族元素的非遗品牌,现已成长为一家包含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企业。
“如陆义愿这样的非遗技艺传承人,对市场、对潮流以及商品的了解不够,他们拥有非遗技艺却难以市场化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偏低。”贵州瑞银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玄表示,作为民营企业,公司通过不断地探索以及敢为人先的实践,不仅成功打造出具有贵州特色民族元素的非遗品牌——瑞银鸟,带动众多非遗传承人就业增收,还通过研发、培训,有效促进了贵州省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目前,贵州瑞银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研发出583个品目的非遗产品,“瑞银鸟”品牌旗下有非遗绣娘生产基地3个、非遗银器生产基地1个、文创中心1个、全国直营非遗展示店铺30家,贵州非遗已遍布全国、走向世界,直接解决就业712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底,民营经济呈现出“25688”特征,即贡献了全省28.26%的税收、51.7%的国内生产总值、65%的技术创新成果、85%的城镇劳动就业、84.8%的企业数量,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始终占据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截至2023年10月25日,全省经营主体总量达到458.4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99.80万户。
如贵州瑞银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在各行各业展现更多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促进共同富裕、踊跃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推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等,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更多积极的贡献。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