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非公有制经济

专项监督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贵阳市息烽县纪委监委深入县政务服务大厅了解企业诉求解决情况。(姚曼宁摄)


毕节市金沙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县政务服务大厅税务窗口了解惠企政策落实情况。(龙秋冰摄)


黔清风

“补贴资金已兑现,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近日,黔南州罗甸县纪委监委到辖区某企业开展回访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此前,罗甸县纪委监委在开展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问题排查时,了解到该公司设备搬迁、投产等50余万元补贴尚未兑现后,随即将问题反馈至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并督促按政策兑现补贴资金。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贵州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为全社会创业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

省纪委监委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意见,围绕更好保障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全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紧盯营商环境堵点卡点,认真梳理企业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明确聚焦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务服务不到位、法治保障不到位、政商关系亲清不分4个方面突出问题,分板块、清单式列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不作为等24项重点整治任务靶向整治,推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贵州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6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1345起、立案698人、党纪政务处分192人。

紧盯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查找影响经营主体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紧盯落实政策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打白条许空愿”不兑现政策承诺,“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企业账款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及时纠治相关问题,助推政策直达基层、直达企业。加强纪检监察监督与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信访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强化与财政、审计、统计、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衔接配合,推动形成监督合力。充分运用大数据监督信息技术手段,在工程项目招投标、投融资等重点领域,以及企业项目审批办证、惠企资金审批拨付等关键环节,开展数字化监督,增强监督穿透力。

派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督促驻在单位履行好出资人和监管职责,将清理欠款工作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内容。贵阳市纪委监委将助企惠企政策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在减税降费、补贴发放等政策中暗设门槛、私设条件等问题进行重点监督,逐一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遵义市纪委监委综合运用集中监督、驻点监督、模拟办事、明察暗访、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情况,及时推动解决企业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腐败问题对营商环境破坏性极强,必须以更大力度正风反腐,持续以政治生态净化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省纪委监委紧盯政商关系异化,“亲清不分”“亲而不清”“不亲不清”等问题深化风腐同查同治,对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惠水县委原书记郑绍峰,六盘水市委原常委、盘州市委原书记付国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党工委书记代敏等一批政商勾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影响营商环境类案件“快查快办”、问题“边改边治”。

坚决查处多次围猎领导干部、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贿人。加大对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追缴力度,及时纳入行贿人黑名单管理,坚决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推动建设良好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行贿人员432人、留置290人。

针对有的执法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涉企执法不规范,影响政府公信力问题,推动在全省开展“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乱摊派”行业歪风整治,以凌厉攻势查处滥用职权等影响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的突出问题及背后“责、风、腐”问题,以有力监督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贵阳市南明区纪委监委聚焦基层行政执法领域破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辖区某街道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原中队长刘某利用职务便利,安排所属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故意刁难商户,借机吃拿卡要,多次向辖区企业、个体商户索要及收受好处费问题。刘某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今年1至7月,全省共立案2394件,党纪政务处分1195人,移送司法机关46人。

坚持查改治一体发力。紧盯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推动从根上治理。省纪委监委针对不少被查处“一把手”存在的违规插手干预问题,协助省委探索制定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和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从制度层面监督约束“一把手”权力行使;针对政商交往中由风及腐、风腐交织等问题,会同省委统战部制定并严格执行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推动规范政商交往行为;针对涉企执法不规范问题,推动相关省直单位健全完善全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指引、全省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办理办法等一批制度机制。黔西南州纪委监委用好类案分析成果,督促投资促进、政务服务、工商联等部门健全完善项目服务闭环管理、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协作等4项机制,通过压实责任、规范流程,从源头上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不断提高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来源:贵州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