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道真自治县创新举措,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统战资源优势,抓住协会“牛鼻子”,创新推动基层统战工作往深走、往实走,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用好知识分子联谊会,发挥智力优势,服务基层民生事业发展。知识分子联谊会是县委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党外人士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自知识分子联谊成立以来,广大成员充分发挥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大的优势,主动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着力服务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一是着眼民生发展。密切关注全县农业产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县委、县政府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10余次。二是着力帮困解忧。始终坚持保障优先,积极参与帮困济弱、慈善募捐、结对帮扶等社会公益事业,深入基层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医送药下乡活动,2020年来,深入15个乡镇(街道)义诊15场次,免费筛查2000余人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8场,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开展种养殖培训5次,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200人。三是着重社会和谐。始终坚持发展为要,深入推进平安道真建设,密切关注土地山林权属、征地拆迁、民工工资、涉法涉诉等重点领域的不稳定因素,多向群众释疑解惑、理顺情绪、排忧解难,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营造和谐发展良好的氛围。今年来,共化解矛盾纠纷8件。
二、管好道教协会,推动基层治理,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一是强化学习,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分乡镇(街道)组织民间道士开展专题培训《宗教事务条例》《贵州省宗教事务条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召开理事会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筑牢思想政治基础,引导全体会员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促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二是加强道风监督,注重从业规范。协会实行会员制,坚持持证上岗,在从业人员丧葬斋醮服务中,做到有戒必持,有律必遵;协会对县城集中治丧殡仪馆灵堂进行规范改造,备齐所有法器,为会员丧葬斋醮提供有力服务;协会成立财务监督组、公益慈善组、文化传承组,教风监督组,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道风建设,为协会工作开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引导全体会员读经诵典、学经明典、加强修持,使道众修行有规可循、有戒可依,树立道教良好形象。三是加强基层治理,树立良好社会新风。协会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推行以缩短治丧时间,火化取代遗体带棺土葬等丧葬新风俗的改革,把“厚养薄葬”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落实,制定《道真自治县散居正一派(民间道士)从业人员公约》切实规范全体会员从业行为,坚决抵制从业人员邪言妄语,露体披衣,举止不恭等不良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有令必行;为配合全县殡葬改革和县城区集中治丧工作,协会制定了《道真自治县民间道士从业人员“七严禁”“七不准”》使民间道士从业人员的丧葬斋醮活动在规章制度下运行,从而使道教协会在推进我县殡葬改革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目前我县殡葬改革已达到全面火化,集中安葬,火化率100%。
三、抓好仡佬学研究会,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一是加强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组织全体会员开展主题调研,围绕仡佬族具有代表性的山歌、音乐、戏剧、舞蹈、体育、医药、服饰、建筑、饮食、节庆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研究,加强文艺创作,撰写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强的民族文化精品力作,创作文艺精品,传承民族文化。二是挖掘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实施民族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创新发展,加强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充分挖掘竹文化、傩文化、“三幺台”饮食文化等仡佬民族文化和尹珍精神文化资源,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定期举办傩文化、尹珍精神文化研讨活动,加强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挖掘和整理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展现民族文化魅力。三是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基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策划一批以民族体育、民俗文化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节庆和体育运动,以文化形式展示旅游,以旅游业态彰显文化;开发一批以“三幺台”“党参鸡”为代表的民族美食;研发一批以洛党参、玄参、天麻等中药饮片、饮料、粉剂为代表的民族医养;推出一批以仡佬族剪纸、服饰、雕刻、饰品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全面推进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
四、建好商会,突出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民营企业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献计出力。一是建诤言献良策。引导民营经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提出提案和建议案,2016年以来共提出45件,列入重点提案5件;二是开展光彩事业。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在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深度贫困村、疫情防控、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方面捐献了大量的财物,截止2020年,共计捐资捐物320多万元,减免贫困学生学费278万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商会成员捐赠抗疫经费57万元,捐赠医用物资、生活用品和食品等物资,折合现金400余万元。三是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为37个村(社区)聘任“名誉村主任”,把发展的主战场搬到村里,促进企业发展、群众致富双赢。四是积极推动“道”货出山。畅通农特产品销路,积极联系贵阳市道真商会,在贵阳举办“贵阳·道真仡佬文化艺术节”,推介旅游资源、推广农特产品、举办“道”货出山论坛,成立商贸公司打造、包装、整合销售道真农特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供稿:遵义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