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统战 » 安顺

凝心聚力决战大扶贫 风雨同舟谱写新华章 ——安顺市统一战线“十三五”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十三五”以来,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大决战中,安顺市全面激发和凝聚全市统一战线智慧和力量聚焦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智力扶贫,广泛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把全面小康的美好蓝图绘就在黔中大地上,谱写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时代华章。“安顺民营企业联盟扶贫行动”获《中华工商时报》组织评选的“2017年创新中国特别奖”;3家民营企业分别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表彰,336家民营企业(含企业家个人)得到了全国、省级和市级的表彰;4名民主党派成员获党派中央“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安顺市“千企帮千村”助力打赢歼灭战现场会。


  民主党派彰显脱贫攻坚新担当


  积极引导5家民主党派市委与市委市政府真诚合作、和衷共济,积极开展“六个参与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挥党派资源优势。深入调研精准建言献策,各民主党派市委充分履行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积极为党委政府制定脱贫攻坚政策提供参考。各民族党派深入贫困一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和工作调研,形成150余个调研报告,提交政协会议提案691件,在脱贫攻坚一线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反映民意、提出建议、争取支持,切实发挥了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作用。用活资源全力招商引资,用好贵州省与民革中央合作开展产业项目招商活动载体,促成产业招商工作引进项目11个,签约资金近百亿元,签约项目数居全省各市(州)之首。引进民盟成员企业投资45亿元建设隆盛达多彩健康城项目,招录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人近300名。实施医疗帮扶惠及民生,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扶贫,为4个贫困县医院争取价值120万元的救护车,为7家医院争取到“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项目,为2家医院安装价值30万元的服务平台。组织120 余名医疗专家组建“同心·卫生服务团”轮流到白水镇卫生院坐诊,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系列讲座60余场次受众2万余人次。开展捐资助学促进教育均衡,积极引资和争取发达地区党派对我市捐资600余万元帮助贫困地区学校完善教学设施、配备智慧教育设备、资助贫困学生。


  民营企业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采取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互利合作的方式,通过开展民营企业代表人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合作初心·重走长征路”“重品行·做榜样”“全市统一战线聚力大扶贫战略行动典型事迹讲述会”“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宣传活动”等,构建了“党委领导、统战引领、企业帮扶、社会参与”统一战线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推动脱贫致富和企业转型升级互利共赢的新路子。

  围绕产业扶贫创新帮扶机制,选聘“荣誉村主任”“产业村长”,实施“安顺市民营企业联盟扶贫行动”“心连心·手牵手活动”“乡村振兴服务团”“‘兵经理’融入新时代军地实践”等载体,共引导417家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投入资金21.18亿元,帮扶438个村154233贫困人口。安顺市台资企业也积极为脱贫攻坚扩大新路径,其中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带动生姜产业种植面积达15.11万亩,促进2万余户姜农增收,为全市现代山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围绕就业扶贫夯实基础,共引导159家企业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39个,共引导132家企业实施就业帮扶,带动7236人贫困人口就业。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培训,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共引导74家企业到128个村开展技能培训,培训13704人。

  围绕教育扶贫整合资金,整合民营企业捐赠资金和“泛海助学行动”资金1774万余元,有效解决229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入学难问题,大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围绕消费扶贫扩大流通,承办全国“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启动仪式暨东西部协作支持贵州发展现场会,意向成交、投资类合同成交和协议成交额累计38.6亿元。


产业帮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民族发展注入脱贫攻坚新活力


  全市统一战线始终把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全面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加快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手工产业,实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少数民族民贸民品企业做大做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优势特色全面凸显、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2016年以来,争取中央、省级、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632万元,为44家民贸民品企业申请流动资金贴息贷款15044万元,18个村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48个村获“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32家传统手工艺企业获贵州省传统手工艺传习所命名。


安顺市统一战线始终把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新阶层人士成为脱贫攻坚新力军


  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围绕“四建四重”“五个一工程”,持续打造“瀑乡新力量”品牌,成功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13个,不断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力量。市新联会副会长、市网联会会长陈柯组织安顺市知名新媒体“悦读帮”举办20站“走进100个美丽乡村”活动,参与人数35万余人次,腾讯、今日头条等点击率达100万+,视频直播30万+,成功引导入驻联盟商家100多家,极大助推了安顺市全域旅游,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安顺市新联会、西秀区新联会、黄果树新联会联合主办“瀑乡新力量·牵手韩商会”活动,共邀请21名韩国企业家到安顺参访交流,提升了外宣声誉、助推了产业发展。镇宁自治县新联会打造“瀑乡新力量·银城智联”实践创新基地,举办特色手工产业培训班14期874人次,带动就业445人,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45场800余人次,完成58个贫困村的站点建设,实现农产品上行销售4650余万元,直接间接带动贫困户3600余人增收。

  在举全市统一战线之力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全市统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用辛苦指数不断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整合资源,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先后助推统战系统帮扶的军马村、良田社区、打哇坪村、金土村、三合村、阿歪寨村(原磊跨村)、长田村等村全部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安顺市统一战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脱贫后帮扶目标不变、力度不减,作风不变、责任不减的要求,再助力产业扶贫强基础、再助力就业扶贫促增收、再助力消费扶贫保增长,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进程中书写好全市统一战线的责任、道义和担当。

来源:天眼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