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省民宗委关于做好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示范试点和示范廊带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安顺市西秀区着力在氛围营造、阵地建设、产业发展三方面聚焦工作重点,深入推进“1+8”示范试点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贡献西秀力量。
氛围营造交往有形
7月11日,西秀区在黄腊布依族苗族乡羊边城村、双堡镇石门村、七眼桥镇本寨村和岩腊苗族布依族乡松林村、轿子山镇石锦村等地举办“六月六”系列活动,以书法展示、布依抵杠、舞蹈、山歌等形式,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西秀区按照“以点串线,以线连片”的总体部署,紧扣特色村寨、“屯堡文化”等资源,优选七眼桥镇本寨村、旧州古镇等9个示范点作为西秀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示范试点进行深入打造,不断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在七眼桥本寨村、旧州古镇,注入“屯堡文化”元素制作景观小品、文化墙等,在展现西秀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魅力的同时,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
此外,西秀区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该区举办的100场文化宣传活动,推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宣传海报,引导群众关注“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开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通过制作宣传小视频等加大宣传,不断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先后通过“屯堡人家过大年”“五·二八”“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屯堡山歌对唱”、小品演出等活动70余场次,制作宣传标语5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
阵地建设交流有感
虹山湖主题公园是西秀区市民健身运动的主阵地,也是旅客到安顺的必游之地,西秀区通过对“城市会客厅”虹山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进行提升品质,让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西秀区结合实际,新增打造安顺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打造马槽社区2个示范点,不断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里示范廊带西秀区示范点的内容。同时,加强讲解员的培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融入讲解中,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坚定“五个认同”。
按照国家民委和省民宗委出台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西秀区积极召开各种专题培训会,加强督促指导,对各项目标任务集中调度,形成点面结合,全面推动示范区建设。
西秀区根据拟打造的示范点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阵地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实地勘察、现场办公,做好总体规划,逐步实施。
西秀区还不断整合全区各部门资金,有针对性地对示范点进行升级打造,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西秀区在云峰屯堡景区,结合新开发的旅游线路,协调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文广、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进一步整合资金进行升级打造。
此外,西秀区还针对百里示范廊带内各个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各族群众的人居环境质量,让群众乐享新生活,共享发展成果。
产业发展交融有效
“鹰嘴蜜桃品种口感好,甜度也不错,颇受消费者喜爱。”种植200余亩鹰嘴蜜桃的西秀区轿子山镇青山村农户郭常刚表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他引进了鹰嘴蜜桃种植,采收正常时,水果商都会前来收购,年利润50万元左右。
“近年来,青山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先后引进了鹰嘴蜜桃、刺梨、大樱桃、猕猴桃等果树进行种植。”青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刚介绍,已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60万元,推动水果种植产业发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按照西秀区产业发展规划,相关部门结合示范点当前产业布局实际,着力抓好产业规划实施。本寨村结合开发旅游新线路,打造旅游新业态进行规划布局,重点在食用玫瑰、原生态蔬菜等方面进行规划实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西秀区以各乡镇、社区党支部为核心,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做好产业的具体实施安排。在西秀区旧州茶岭村茶产业开发中,党支部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种植茶叶4200亩,前五年保底分红3.5万元,五年后保底分红+股份分红,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区采取以“合作社+”“公司+”等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西秀区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大示范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投入力度,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示范试点建设。”安顺市西秀区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前龙说。
(来源:贵州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