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凯里市近年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中华文化认同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聚焦学思践悟,夯实信仰之基。在文化公园、文化广场、民族村寨等共同场所打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长廊,让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在凯里党史陈列馆、岩寨村等红色教育基地开设“红色讲堂”,聘请专家学者开展红色文化、时事政治等相关内容的宣传讲座。2024年以来,凯里党史陈列馆等基地共接待学习单位、团体1.5万余人次,安排讲解400余场次,各族群众更加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聚焦阵地优势,夯实教育根基。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芦笙演奏、民族歌舞表演、蜡染、刺绣等特色课堂,凯里市第二小学、凯里市第十三幼儿园、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每年投入民族教育工作经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支持凯里实验高级中学、凯里市下司民族中学开展民族体育基地建设及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充分利用苗年节、侗年节、芦笙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本地民风民俗,自觉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焦守正织锦,夯实传承基石。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做好非遗资源整合,积极组织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加强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创新打造“绣里淘”非遗集市,提升非遗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目前,凯里市共挖掘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83人,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7个,全省第三批次“黔系列”民族文化品牌产品17个。
(来源:贵州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