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结合少数民族群众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双语”宣讲模式,通过双语宣讲、歌舞表演、互动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少数民族村寨与群众聊天,用“拉家常”的方式聊政策、话发展,面对面、零距离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好声音传播到基层一线,在水乡大地上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突出双语代表 营造浓厚氛围
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有优势,围绕党的二十大“水族代表”风采、人物故事等主题,重点关注“水族代表”现场感悟感想,第一时间跟踪宣传报道,策划推出《二十大代表韦子涵“双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报道,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韦子涵从三都发展、水乡变化等实际情况出发,用“水语+汉语”进行“双语”宣讲,畅谈自己参加党的二十大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为大家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与群众互动交流,传达党中央对水族同胞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水族同胞坚定信心跟党走,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三都水乡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双语效能 融入大会精神
围绕水、苗、布依等少数民族语言特点,邀请民族语言专家进行“布依语+汉语”“水语+汉语”等双语互译,开展“水语+普通话”“布依语+普通话”宣讲活动,利用双语声教,以生动案例,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少数民族群众记得住、能领会,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升民族地区自信心、自豪感。
配强双语队伍 深入网格宣讲
依托乡村振兴工作队、村支“两委”、“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等网格优势,结合各村(社区)实际,选取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党员干部,提升“双语”宣讲能力,确保全县105个村(社区)“双语”干部力量充足。整合优化各方资源,挑选公安民警、家庭医生、农技专家、创业能人等各行业人才,发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组建高标准“双语”宣讲队伍,不断壮大“双语”宣讲队伍力量,着力提高宣传服务能力,深入村寨、群众家中、田间地头,用接地气的语言开展宣讲,传递党的好声音,切实打通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双语载体 丰富宣传渠道
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双语”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双语+”宣传模式,通过“双语+”民族歌舞、民族文艺、民族活动、民族谚语等形式开展宣传,持续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宣传模式。凤羽街道尧麓村花灯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演绎成文艺节目,把党史故事、红色故事、新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歌曲、舞蹈、小品等文艺节目中。用接地气的“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目前,共推出各类报道80余篇(条),获得中央、省级媒体采用30余篇(条),累计点击量超1100万人次。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