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统战 » 黔西南

【基层统战】以“三个聚焦”为抓手,贞丰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能获得这项荣誉,是全县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大家的共同期盼。”新年伊始,在谈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时,贞丰县民宗局有关负责人兴奋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贞丰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狠抓“三个聚焦”,多措并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焦“两个纳入”切实做到“四个到位”

贞丰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内容,切实做到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和监督考核到位。

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截至目前,贞丰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14次专题研究相关工作,及时破解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保障各项工作高位推进。

责任落实到位。印发《贞丰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贞丰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健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创”和县直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

宣传教育到位。始终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列入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学习内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七进+N”活动。近年来,利用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等,发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00问》等宣传资料50000余份,发放宣传手提袋、围裙各30000余个(条),各乡镇(街道)、村(居)走访群众、发放宣传资料80000余份。

督导考核到位。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贞丰县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党组织政治巡察等五个方面重要内容,由县级领导带队,对全县各创建单位进行全程督查与指导,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贞丰县上下齐心,共同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合奏出民族团结的“最强音”。

聚焦红色文化将资源“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平街战斗指挥部遗址、红军战斗遗址白岩关、红军阻击战斗遗址小花江铁索桥……作为革命老区,贞丰县是红色文化的沃土,留下了一系列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红色故事。

近年来,贞丰县不断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资源“存量”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

在挖掘红色资源方面,贞丰县多方筹集资金,修缮和保护红军长征过贞丰休养宿营遗址文昌宫、红军烈士陵园等。在这里,红色遗迹得到较好的保护,红色文化熠熠生辉。其中,文昌宫被列为第六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

在讲好红色故事方面,贞丰县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总结梳理《红军长征过贞丰》《中国共产党贞丰县历史(1930-1978)》重要文献2本,挖掘《甘蔗根上的铜元》《香炉里的银元》《难忘的红军钟》等红色历史故事,有效地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课程资源。

此外,贞丰县还组织解说员参加红色历史专题讲解员培训班,安排到文昌宫、小花江铁索桥、白层古渡口等处开展实训,提升解说员的综合素质。近三年来,贞丰县累计开展学习培训200余期,培训学员1.5万余人次。

聚焦团结奋斗厚植民族团结“石榴籽”情怀

在贞丰这片土地上,团结奋进成为各族人民最显著的精神基因。43万人民群众共同努力,通力协作,共同打造了载誉满满的贞丰县。

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到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再到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一项项殊荣,为贞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添上精彩的一笔。近年来,贞丰县聚焦团结奋斗,厚植民族团结“石榴籽”情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贞丰新征程。

携手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书写东西部协作精彩华章。“十四五”期间,惠阳区与贞丰县将展开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双方将在文化旅游、劳务就业、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多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实现两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激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旅游新业态。贞丰县积极打造“全国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平台、景区联动平台、旅游村寨互通平台和新媒体创新平台,依托少数民族节庆、县内景区景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积极开展民俗活动,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构筑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大平台,让广大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共同体意识。

促进搬迁群众快融入快致富。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贞丰县建立乡愁茶馆和老年活动中心,茶馆和图书室免费对社区群众开放;把少数民族搬迁户留下的铜鼓、石磨等集中起来建立陈列室;以群众记忆深刻的村、组、景观名来命名楼房,千方百计让群众在新家园留住旧乡情。同时,贞丰县建优文娱平台,建成民族团结广场、感恩广场等,组建铜鼓队、民间山歌队等,以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等民俗节庆为契机,举办文艺演出活动,切实增强文化认同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优化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教育新路径。贞丰县以“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为抓手,在全县各学校广泛开展相关主题教育,通过实物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办学治校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播撒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种子。通过“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师生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交流活动,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来源:贵州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