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从青少年抓起。晴隆县立足教育工作实际,对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将丰富多彩的民族元素融入规划设计,进一步搭建好深入开展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平台和载体,促进全县各民族青少年在此交往交流交融。
近日,在改造提升中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幅长5米、高1.8米,画面内容为彝族火把节时,各民族同胞手牵手跳篝火舞的油画作品快要完工,青年画师张桂林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张桂林介绍:“这幅油画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进行创作,聚焦各民族共庆火把节的热闹场景,反映出多元文化的交融。通过大家共庆火把节的自然场景,让观者感受到各民族在文化互动中相互接纳、彼此融入的状态,传递‘火把节照亮的不仅是夜晚,更是心与心的距离’这一深层含义。”
而在另一边的特色主题活动室里,各式各样饱含民族特色的手工摆件,绘画、摄影作品等已整齐摆放,品类繁多、琳琅满目,工作人员正逐一对作品进行介绍。
据了解,这些都是晴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改造提升的项目内容。此次改造提升项目,旨在通过把各种民族元素融入设计,促进全县各民族青少年在此交往交流交融。项目始于2024年,在中央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捐赠了帮扶资金助力改造提升。
晴隆县“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联络中心主任郭燕说:“项目建设共获得资助资金118万余元,签订资助协议后,资金分三批拨付,目前到位资金70万元。”
县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祖飞介绍:“项目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设计了13个功能室和一个同心展览室,并且把晴隆本地的抗战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都融入各个功能室当中。目前建设已经完成70%左右,预计8月中旬全面投入使用,全县约有2.4万名青少年受益。”
改造提升完成后,青少年活动中心将作为全县青少年校外教学的重要阵地,助力形成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协同育人格局。
“后续我们会邀请县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老师,到各功能室教青少年学习蜡染、绘画以及其他的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课程,推动各民族青少年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做到全过程铸魂育人。”张祖飞说。
(来源:黔东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