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遵义市通过立足“四点”促进“ 四力”,着力打造社区侨胞之家示范点,形成了“社区为侨服务好 侨为社区贡献多”的工作格局,为遵义市基层“侨胞之家”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提供了参考。2021年遵义市社区侨胞之家示范点洗马社区“侨胞之家”荣获全国侨联系统优秀“侨胞之家”称号。
立足组织创建“着力点” 促进组织“吸引力”
一是党建带侨建,推进“侨胞之家”组织建设。牢牢把握“党建带侨建,侨建服务党建”工作思路,努力把创建“侨胞之家”工作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社区侨联工作与和谐社区建设“双向服务”理念,深入挖掘“侨胞之家”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的重要作用,2016年挂牌成立遵义市第一家“侨胞之家”,设置多功能室、图书室、音乐室、舞蹈室等活动场所,并将涉侨政策、工作制度、活动集锦等资料上墙宣传展示。
二是搭建活动平台,成立社区“侨之家”艺术团。全面摸清底数,引导发挥群体优势,以网格划分为基础,对辖区内39名侨界群众,根据知识结构、专业类别等进行分类并建立台账,针对性地引导归侨、侨眷、侨属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来。2019年充分发挥侨界代表人士艺术特长的优势,成立社区“侨之家”艺术团,以支部联建的方式,解决300平米的活动场地,吸纳辖区有共同爱好的人员参加,让“侨之家”艺术团活动开展有阵地、有载体、有活力,每年在重大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联欢活动、主题故事分享会,并积极为社区其他活动开展文艺表演等,“侨胞之家”组织“吸引力”不断增强。
三是搭建组织网络,成立“侨胞之家”工作室。探索建立以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辖区内代表性强、影响力大港澳台属及侨眷代表为成员的“侨胞之家”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洗马社区侨胞之家工作实施方案》《洗马社区侨胞之家工作宣传学习制度》《洗马社区侨胞之家工作例会制度》《洗马社区侨胞之家工作双向服务制度》等工作制度,着力推动社区日常侨务工作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打造侨务工作“同心圆”。2021年正式成立“侨胞之家”工作室,负责“侨胞之家”工作安排和活动开展相关方案的制定,以及社区小少年广播站的编辑、小少年的写作辅导等,让热心基层治理工作的侨界群众自己安排工作,随时参与社区的各项治理。
立足思想引领“核心点” 促进组织“向心力”
遵义市洗马社区“侨胞之家”自建立以来,坚持把侨界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宣传贯彻中央、省、市相关重要文件及会议精神进行,立足常态化学习,以专题宣讲、调研座谈、网络宣传、唱红歌讲红色故事等形式切实加强侨界群众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政治基础,把辖区侨界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侨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侨胞之家组织“向心力”不断增强。
立足作用发挥“切入点” 促进组织“影响力”
一是发挥侨界人士的行业引领作用,助力辖区公益事业。注重调动先进侨界人士发挥个人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辖区民风向好发展,邀请侨属、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陈微微,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辖区群众长期开展义诊活动;邀请归国华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生、发展运营部主任李应,为辖区居民有针对性的讲解健康知识;邀请归国华侨叶玉珍老人,讲述其归国经历和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为辖区居民群众开展爱国主义及家风教育等活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侨胞之家”基层阵地作用,迅速行动起来,重点关注疫情防控期间侨界群众的各项需求,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各项措施,在疫情防控中贡献出侨界力量。
二是发挥代表人士政治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侨界群众参政议政。充分整合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政协委员联络站等工作载体,引导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侨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作用,提案《关于解决阿家寺巷D级危房的提案》和《关于兑现市一医征收补偿款的提案》引起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阿家寺巷5户D级危房户已进行了安全转移,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征拆补偿款已经到位;提案《湘江河上段河边无河道爬梯、周边工作和休闲的市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也得到区内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后续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立足服务为本“落脚点” 促进组织“凝聚力”
一是积极开展涉侨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贵州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涉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教育与系列主题活动、联谊交流、宣讲报告、走访慰问等相关工作同步推进,促进工作效果叠加,在正面有效地引导侨界群众的同时,也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和熟悉涉侨法律法规政策,让全社会更快地“知侨”,更好地“爱侨”、“护侨”。
二是积极保障维护侨界群众正当权益。以热心服务为宗旨,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积极沟通,促进矛盾问题化解。为侨眷刘清梅“零就业家庭”解决一个公益性岗位、为80多岁的侨眷皮锦清协调纠纷、为80多岁的归侨叶玉珍老人邀请律师进行法律援助等问题。
洗马社区“侨胞之家”示范点创建以来,共接待贵州省、市(州)侨团、县(市、区)侨联组织等参观团组10余次,80余人次。到目前为止,遵义市通过示范典型带动,共建“侨胞之家”13家。
(来源:遵义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