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统战 » 遵义

【遵义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主题宣传活动】贵州政协报 | 遵义市滨湖中学:“四个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

为更好营造贵州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浓厚氛围,深度挖掘、提炼贵州省示范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即日起,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聚焦遵义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敬请关注。


10月24日,采访团一行来到首个采访点——遵义四中实验初中(滨湖中学),校门左侧“遵义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标识标牌简洁醒目;学校文化长廊墙上布置着五旗五徽五认同、中华民族一家亲等文化内容,学生的书法、绘画、手抄报等各类文艺作品也分别展示在长廊两侧……浓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氛围扑面而来。

滨湖中学是由新蒲新区教育体育局主办、遵义四中领办的一所全寄宿制高品质公立初级中学,也是遵义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该校始终坚持现代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扎实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及相关活动,积极探索“理念融合、课程融合、活动融合、家校融合”的育人模式,真正做到护佑生命灵性、培育时代新人。

采访当天,教学楼一楼的选修课授课教室正在进行剪纸和篆刻特色教学。“这两门课程是我们每周都会开展的校本选修课,任教老师是我们学校的美术组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全校走班选课,从而组成了现在的特色课堂。”

滨湖中学教师辜觐岳告诉记者,选修课上,老师们不仅会向学生介绍剪纸和篆刻等传统文化课程的历史渊源、分类工序,还会引导学生一起制作、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技巧,通过课程融合的方式,让同学们真实感受到传统手工艺带来的乐趣,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篆刻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去了解、学习、传承、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加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培养了动手能力”“最大的收获是观察事物时越来越细心、做事越来越有耐心”“我们必须多练字、多读书,提高文化修养才能拿出更好的作品”……接近下课时间,篆刻班的同学们在谈收获、说体会,用心体悟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

“加油!加油!加油!”走进学校操场,学生们的呐喊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只见,一高一矮的学生两两组队密切配合,动作连贯娴熟地模仿蜣螂推食的姿势在足球场上匍匐前进。这是学生们正在进行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推食爬”的训练。

“这个项目不仅对学生的锻炼价值非常高,特别是腹肌力量、腿部力量、上肢力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正在授课的体育教师郑旺介绍着这项运动的特点。

该校八年级学生何宇彬在助威声中和队友最先抵达终点,“在运动中,我感受到了民族风情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这样的体育项目很有趣,玩法新颖、强身健体。我参加有一年了,越玩越觉得有趣。”他告诉记者,这是学校兴趣社团推出的民族体育项目,自愿报名后,每周就可以集中参加一次这类活动。

另一边,数十名学生分别组成两支队伍在篮球场上拍打着手中的“篾鸡蛋”(由竹片编成、形似鸡蛋的圆球),这是学生们在开展“打篾鸡蛋”比赛。

“打篾鸡蛋”也是仡佬族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2007年入选第二批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运动不仅需要灵巧动作的配合,还能锻炼力量和速度。

为有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体系中,滨湖中学深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通过在校园里蓬勃开展“推食爬”“打篾鸡蛋”等体育课程,既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让学生感受并传承了非遗文化。

采访团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着滨湖中学校长杨林璋的介绍,“我们还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每周的升旗仪式活动;每月的励志远足主题拉练活动,会前往公园、美术馆、民俗馆、民族风情街等地开展活动,加强学生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认知……”

杨林璋说,学校结合初中学生三年身心成长实际,通过“四个融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真正做到护佑生命灵性、培育时代新人。

护佑生命灵性,向着缤纷出发。杨林璋表示:“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护佑’为办学根基,以‘缤纷’为发展前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培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贵州政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