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统战 » 遵义

传承红色基因 夯实“六个基础” 构筑精神家园——遵义市建设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之观察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百年好传统,“白事”不收礼。在务川自治县红丝乡先进村毛坝组一直传承着这样的传统。受此影响,上坝村建国组也逐渐实行“白事”不收礼,并把倡导简办红白喜事、其他酒席一律不办、不铺张浪费粮食等列入村规民约。在文明乡风的浸润下,该村各族群众和谐共处,干群关系融洽,齐心协力发展烤烟、油茶、蜂蜜等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一个人”到“一个组织”,湄潭县西河镇石家寨探索出乡村治理新模式:从群众中选出来的“护林员、安全员、水管员、护路员、保洁员”五大员,又深入群众中去,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寨管家”。群众口口相传:有事就找“寨管家”,大事小事不犯难。

无论是文明乡风的好传承,还是乡村治理的新成效,这些都是遵义各族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示范试点:遵义率先探索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对汲取全国各族人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发挥强大的思想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内蒙古和新疆考察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党的二十大就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确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理想信念、人民立场、理论品格、科学方法论和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为我们抓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全局到一域,一切的应时而来,都与顺势而为的“时与势”十分契合。

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工作。特别是2021年12月,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打造“六个典范”,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

2022年9月,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支持贵州条件成熟的遵义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打造“贵州样板”。12月,省委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实施方案》,也明确要求遵义开展示范试点工作。

今年7月,遵义市正式印发《遵义市建设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实施方案》,并成功召开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作出重要批示。结合遵义实际,明确提出狠抓“六个坚持”、夯实“六个基础”的目标任务,细化26项具体工作,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重要议事日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政治考察、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将民族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遵义建设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是国家民委和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光荣政治任务,全市上下必须探索‘遵义经验’、贡献‘遵义智慧’、彰显‘遵义担当’。”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孟麟说,遵义要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尽全市之能,充分发挥各地各单位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把业务工作与示范建设有机融合,为全国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探索经验。


薪火传承: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红色是遵义始终不变的底色。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早已融入遵义各族人民的血液之中,忠诚核心、拥护核心更是遵义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今年9月21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贵州篇暨2023年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活动月启动仪式在遵举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卫平出席活动并讲话,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郭强,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李睿出席活动并分别致辞,副省长董家禄主持启动仪式。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并通过现场观摩、会议座谈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交流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相关工作,在薪火传承中深化探索实践,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国家民委和省民宗委的关心指导下,在遵开展全国性的活动,意义非同寻常,是对遵义开展示范试点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舞鞭策。

从全国层面来看,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按照党中央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目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本实现了社会面的全覆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共同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从全省层面来看,遵义历来都是出工作经验、先进典型的地方。在自身良好工作基础和强大基因传承的影响下,遵义成为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的唯一地级市试点,切实承担着国家民委和省委省政府交给的重大政治任务的光荣使命,必须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有更强意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必须第一时间深入推进系统实践,确保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在黔北大地落地见效。

再把视线深度聚焦遵义本身,遵义现有汉族、仡佬族、苗族、土家族等48个民族,有2个自治县、8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108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3%。2022年,遵义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随着一大批项目顺利实施、一大批政策落地落实,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民生事业面貌,为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学校等“8+N”示范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单位10个、省级示范单位187个、命名市级示范单位459个,营造了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可以说,开展建设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工作,遵义具有非常扎实的工作基础,我们要深刻把握民族工作在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努力交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优异答卷。”遵义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同志说道。


未来可期:锚定目标阔步向前

当前,无论是坚持“理念融合、课程融合、活动融合、家校融合”等育人实践的滨湖中学,还是着力拓展课程空间、实践空间、教学空间、服务空间,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教育的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都是遵义纵深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和积极探索。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升级版”,需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实践。遵循这一理念,市委、市政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完善工作体系,成立工作专班,新设立遵义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心,强化经费保障、项目支持、监督检查、宣传引导,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础更加牢固。结合遵义红色资源禀赋和民族工作实际,围绕强化“顶层设计、保障措施、点面结合、建设标准”,标准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1个、培训基地(贵州遵义干部学院、贵州长征干部学院)2个、教育实践基地(首批87个)。今后,将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培训基地、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和覆盖范围,尤其是在国民教育体系方面,将结合“五旗五徽五认同”主题教育,努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品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并融入各学科教学全过程。同时,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遵义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主题公园,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基础更加牢固。持续不断的以文化符号、文化活动、文化载体中间所蕴含的大一统思想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来浸润共同体意识,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厚重资源优势,从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中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和塑造视觉形象,提升《遵义会议 伟大转折——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览》全国巡展“流动讲堂”效果,让红色文化有物可陈、革命精神有史可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把握“伟大转折地”历史地位和“省域副中心”战略定位,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切实担负起“六大战略使命任务”,加快构建“七大体系”,走好特色之路,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当先锋、挑大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项计划”实施基础更加牢固。全面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落地落实,用好“东部+遵义”合作交流平台,组织群众融入中东部地区务工经商、求学就业、安居定居,吸纳边疆地区、中东部地区群众融入遵义投资兴业,并在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城市广场、景区景点等注入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新内涵,聚焦红色遵义这一主题打造文旅融合新线路,在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上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基础更加牢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我市将坚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及时完善和修订地方性法规及自治条例,履行法律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职责,将示范市建设工作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检查内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法治化轨道。

锚定目标,风雨兼程,阔步向前。遵义市各级各部门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并有机融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实践,推动全市民族工作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开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

(来源:遵义发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