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中国新闻》报 | 贵州苗绣集市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冬日早上8时许,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苗侗风情园里的绣里淘非遗集市就聚满了人,有的在地面铺上布后精心摆放各种绣片,有的扛着一大袋东西在寻觅空余位置,赶早的游客则拿着相机一边拍照一边挑选心仪的“宝贝”。

台湾游客林宜静和朋友也早早起了床,来到集市“寻宝”。为方便赶集,她提前一天到达凯里并在集市附近的一家民宿住下,“之前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这个集市就很喜欢,刚刚逛了一圈下来,各种民族服饰和绣片让人目不暇接。”


凯里绣里淘非遗集市上的服饰。

集市上的老绣品(细节)


集市上的摊主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绣娘,她们身穿民族服饰一边守着摊,一边现场制作苗绣,引来年轻游客观摩拍照和上手体验。遇到年轻游客,她们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热情地介绍服饰上的绣法以及图案背后的故事。

年轻人是赶集的主要人群,带着不同地方口音的他们,有的拖着行李箱在逛,有的砍价成功后直接穿上苗族服饰与绣娘合影留念,还有的年轻人则在集市现场开起了直播,为手机屏幕里的网友淘货、带货。


绣娘在集市为游客介绍民族服饰。

苗族绣娘潘玉珍为台湾游客林宜静介绍苗绣服饰。


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潘玉珍是集市上的“网红奶奶”,许多海内外游客常去她的摊位淘货,精神矍铄的潘奶奶会乐此不疲地告诉游客纺织布料的方法,也会指着衣服上的苗绣滔滔不绝地讲述苗族神话传说。“很意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去逛商场,反而来逛这里的老集市。”潘玉珍觉得,或许年轻人能把这些古老的技艺穿在身上,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临近下午,赶集的游客慢慢散去,不少绣娘们拿起话筒现场唱起了苗族飞歌,伴着悠扬的歌声,不少乘兴而来的游客换上民族服饰、佩戴银饰饰品,尽兴而归。


年轻摊主在集市上直播卖货。

贵州省凯里市苗侗风情园的绣里淘非遗集市。


(来源:《中国新闻》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