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贵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奋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
这一年,贵州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步伐更加坚实,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这一年,贵州在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举措愈加有力,各族群众合奏出民族团结进步同心曲。
这一年,贵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呈现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
民族工作是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时至岁末,本报梳理了过去一年贵州民族工作部分关键词,展现黔贵大地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推动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风貌。
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演出。杜朋城/摄
“模范省”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2021年,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目标。今年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关键之年,全省上下将模范省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12月,贵州出台《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作为落实《实施方案》的开局之年,今年全省各级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制定出台系列办法措施,落实目标任务,加强创新实践,推动打造示范样板和提炼经验。
2023年5月26日,贵州召开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工作推进会,对模范省工作进行再部署,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省共同推进模范省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2023年8月22日至8月24日,贵州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80余家科研机构、高校的近百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2023年8月至10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执法检查,赴3个市(州)、6个县(市)和4个省直单位进行实地检查,通过执法检查及时总结成效和经验,查找困难和问题,以法治方式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落地落实。
【点评】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是贵州率先在全国进行的一项创新性重要实践。在建设过程中,贵州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实施方案》的落实到理论研究的深入,再到执法检查的强化,在模范省建设的关键之年,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以敢为人先的闯劲、知难而进的干劲、持之以恒的韧劲,闯出了一条模范省建设的创新路。
2023贵州麦翁布依族文艺大联欢活动现场。本报记者 韦迪/摄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
2023年5月1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举办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以“接地气”的办赛风格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迅速火爆全网,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村超”;11月18日,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暨贵州民族大联欢盛会在贵阳市观山湖区隆重举行,来自全省九个市(州)的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带来了一场无边界、多媒体、全视角、沉浸式的民族文化展示。
一场场民间体育赛事与民族文化的大联欢,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的生动写照。贵州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并举,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点评】无论是引起世界关注的“村超”,还是全新视角的民族大联欢盛会,可以看到,“出圈”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还有沉浸于民族文化的震撼,以及各民族其乐融融的欢快氛围。
对于有着“文化千岛”美誉的贵州来说,民族文化不仅是散落各地的“珍宝”,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而这样的“舞台”在贵州比比皆是。
从年头到年尾,2023年,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贵州各地持续上演,这种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动的形式,使各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毕节市猪场苗族彝族乡蜡染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绣娘在加工蜡染产品。张晓勇/摄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2023年,贵州省着力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2023年6月11日至6月16日,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阳成功举办,充分展示贵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
2023年9月21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贵州篇”在我省遵义市、黔东南州举办,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课堂教学、文博展示、民俗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全国展示贵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效,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同时,贵州积极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贵州卷》编纂,深入挖掘贵州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
【点评】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从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顺利举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贵州篇”的启动,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贵州卷》的编纂,贵州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同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彩篇章。
贵州“村超”足球比赛现场(无人机照片)。杨文斌/摄
民族地区“出题”省直部门“答题”
为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贵州建立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调度机制,通过收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等问题,采取书面调度、实地调研、专题会商、调度会交流等方式,协调推动解决问题。
2023年,我省对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调度机制作了进一步优化完善,从过去的一年一调度转变为逐季调度,明确了每年1月、7月分别对上一年度和本年度上半年工作落实情况全面逐条梳理调度,4月、10月专题研究解决重点问题,确保既能实现面上整体推进,又能在点上进行集中突破。
同时,我省明确了恳请事项“五纳入”“五不纳入”原则,建立地方和部门“双向台账”,形成民族地区“出题”、省直部门“答题”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
【点评】民族地区“出题”,省直部门“答题”,是贵州在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道路中探索出的有效手段。通过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调度机制,贵州搭建起地方与有关部门沟通的渠道,在“出题”中发现问题,在“答题”中破解难题,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良好工作局面。这样的举措,压紧压实了各地各部门工作责任,精准了解掌握各地方获得支持情况,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
“推普兴乡”行动持续推进
2023年9月14日,贵州省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启动,全省各地积极响应,陆续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
2023年12月20日,“同语同心·乡村振兴”贵州省“九+N”推普乡村行主题系列活动举行,帮助民族地区群众有效打通“语言大道”的“最后一公里”,促进贵州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2023年6月12日至13日,国家民委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召开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经验交流会,贵州经验得到推广,并获得国家民委的充分肯定。
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贵州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之路。自2021年起,贵州省民宗委根据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需要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际,在民族地区实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简称“推普兴乡”行动)。
2023年,全省累计开展“推普兴乡”集中培训33期1500余人。其中,边远民族村寨27期1195人,移民搬迁社区6期251人;促进就业创业247人,安装使用“推普兴乡”手机APP共1262人,落实“小手牵大手”1915对,开通双语广播点87个,惠及群众94292人。
【点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省份,也是一个语言资源大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项关系国家整体利益和贵州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贵州通过持续开展“推普兴乡”行动,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有效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民族地区推普的有效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宝贵实践经验。
(来源:贵州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