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共绘同心圆 共赴现代化 ——2024年贵州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观察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我从桂林坐高铁来榕江看‘村超’,一个小时就到了,实在太方便了。”不久前,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村超”足球场上,两汪乡长吉村和乐里镇归基村训练交流赛踢得正火热,来自广西的杨女士一边看球赛,一边开心地说。

如今,乘着高铁到榕江看“村超”,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的一个重要选择。2024年是贵州迈入高铁时代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间,贵州相继建成贵阳至昆明、长沙等高铁,全面融入国家“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塑造了贵州内陆开放的新格局。

作为贵州首批唯一入选国家民委“共同现代化试点”的榕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化“村超”品牌推动共同现代化,有效搭建起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桥梁和纽带。2024年9月,榕江县人民政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榕江县的生动实践,成为2024年贵州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缩影。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实施方案》明确的31项任务,加强工作推进落实,在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奏响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华美乐章的时代强音。

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开创“模范省”建设新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对贵州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底,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贵州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目标,明确打造“六个典范”的工作任务,探索出一条契合贵州实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

建设“模范省”目标的提出,贵州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了把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2022年12月,贵州出台了《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细化31条具体任务和4条保障措施,推动全省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时间进入到2024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建设“模范省”纳入省委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

2024年2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在《中国民族报》发表题为《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斗、并肩前行,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推进新时代贵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工作,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省民宗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试行)》,重点开展“七项行动”,旨在让旅游活动成为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的重要载体,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4年8月,中共贵州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民族工作政策法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

2024年8月,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工作调度会召开,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形成全省共同推进“模范省”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推动新时代贵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省建立完善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省政府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对“模范省”建设的统筹协调。省人大常委会将建设“模范省”工作纳入“一法两规定”执法检查内容,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巡视办等有关部门将其纳入巡视巡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绩效考核、工作督查等。

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工作落实,部分地方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在《中国民族报》《贵州民族报》发表署名文章,宣传推介本地区的做法经验。一系列重要举措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地各部门落地见效,不断开创“模范省”建设新局面。

彰显实践力量,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得到巩固

“跟着党组织干就是好。”这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马场坪街道黄丝村各族村民的共同心声,“以前种地只能糊口,现在有了党组织的引导,我们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集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黄丝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4年9月,黄丝村迎来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8户农户参与了烧烤长廊的入股计划,每户从中获得10万元的分红;通过出租洗车场、重大项目临时征地等,黄丝村2024年集体经济收益突破500万元,共计为161户村民分红45万元,让各族村民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黄丝村只是福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上半年,福泉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95亿元,增长17.4%,增速名列全省第一。

在国家民委日前公布的全国第二批23个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名单中,福泉市成功入选。与福泉市同时入选的还有黔东南州雷山县。加上入选首批试点的榕江县,贵州已有3个县市入选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名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24年,全省各地各部门以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得到巩固。

我省积极推动民族地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富矿精开”、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医药产业等重点工作,打造特色产品、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

2024年以来,省财政厅下达民族地区各类转移支付1321.23亿元,占省对下转移支付总量约50%。全省累计投放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贷款2668.75亿元。

发展之变的背后是理念、制度和行动的变化。一年来,我省积极落实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建立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调度机制,帮助民族地区办理需省级层面解决的重大事项19个,累计办结各类恳请事项128个。2024年上半年,黔东南、黔南2个自治州和务川、镇宁等5个自治县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较2023年显著提升。

贡献“贵州智慧”,凝聚各族人民磅礴力量

“贵州在民族共同体与国家统一体的叠加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能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的示范者。”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政治学部长、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勇在“2024年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各民族共同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上,点赞贵州“模范省”建设。

这是贵州连续第二年为“模范省”建设举办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建设模范省”“共同现代化”等时代命题,深化交流合作,拓展学术纵深,应对难题挑战,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汇聚真知灼见,贡献“贵州智慧”,为贵州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言献策,思想的光芒不断在黔中大地绚烂绽放。

新思想引领新实践,新征程呼唤新担当。

一年来,贵州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课程安排,组建宣讲团分级宣传宣讲。各市州各有关部门普遍采取集中培训、研讨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在全省大中小学,我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进课堂;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嵌入廊带建设、村寨社区、主题场馆和交通线路等阵地,融入各类赛、会、展、节等活动,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和知晓率;充分发挥研究基地作用,组织开展理论阐释、基础性问题和建设“模范省”实践等研究,完成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贵州卷》初稿编纂,出版发行《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2023)》,258篇研究成果在学术性刊物发表、28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签批。

一年来,贵州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选树了一批“时代楷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彰显了榜样的引领力量;深入推进“四大文化工程”建设,不断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而火爆出圈的“村超”“村BA”、路边音乐会、传统节日节庆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在共享交融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有效推进,让各民族交融互嵌更加深入广泛。

在全省各地,“模范省”建设的探索实践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遵义市在全省率先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心,黔南州建成“互联网+民族团结”云平台,台江县创新“村BA”载体促交融,观山湖区通过民族大联欢凝聚各族人民精气神……

与此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建设也在2024年全面启动,沪昆高速沿线、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等地方融入建设一批历史文化类、革命教育类、互嵌式社区发展类、乡村振兴类、社会服务类、旅游景区景点类示范点,打造了看得见、能感受、有启发、可复制的示范典型。

时间的如椽巨笔,擘画“模范省”建设的壮阔画卷;追赶新思想的嘹亮号角,鼓舞奋斗者永不停歇的坚定步伐。站在新年的起点上,回顾2024年走过的不凡道路,让我们倍感振奋;展望2025年的发展方向,我们同样充满信心。伴随着“模范省”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凝聚起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


(来源:贵州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