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凝心聚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铜仁市民族工作扫描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作为新一轮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铜仁市,2024年,该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砥砺前行,书写了一篇篇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一年来,该市与广东省东莞市民宗局联合,开展了莞铜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铜仁市民族中学师生奔赴东莞,参加莞铜两地各族青少年交流暨“红石榴”冬令营活动,不同民族的青少年相聚一堂,共同学习、生活和交流,在彼此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铜仁市民宗委联合共青团铜仁市委和铜仁市教育局开展的研学交流活动,让学生走进碧江区路腊村路腊古寨、万山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身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祖国的伟大。此外,铜仁市教育局、共青团铜仁市委、贵州铜仁梵小童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组织的“红石榴”联谊活动,为来自4个区(县)4所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的师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各民族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铜仁市还组织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组建了10名宣讲员深入区(县)、机关、企业、学校等领域,开展了33场宣讲,受众达5000余人。全市区(县)级层面开展了133场宣讲,受众人数达15000余人次,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深入人心。

把“铸牢”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国家归属感、中华民族认同感、中华文化自信心,通过课程教学、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增进“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方面,思南县第一小学、铜仁市民族中学等6所学校共获得40万元支持,全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石阡县龙井仡佬族侗族乡民族小学等4所省级示范学校的学生们走出校园,开展研学交流,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思南一小创新探索“沉浸式”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铜仁市民族工作的又一亮点。该市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基地的平台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教育、实践宣传教育和研学宣传教育活动。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石阡县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被命名为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万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各族青少年带来了独特的“沉浸式”研学之旅,探索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路径。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的时代命题,也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深层次追求。

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德江县举办了第二届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传承民俗文化,为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助力,石阡县开展茶灯文化活动,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印江自治县举办纪念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系列活动,传承弘扬长征精神,玉屏侗族自治县在成立40周年期间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文艺演出,引导各族人民增强“五个认同”。

铜仁市还扎实推进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推进,支持碧江区坝黄镇宋家坝村、万山区敖寨侗族乡两河口村等7个村实施民族文化进村寨项目,举办系列民族文化节、展览和演出等活动,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栏,让民族文化在乡村绽放光彩。铜仁市民宗委还联合市铜仁财政局,向碧江区坝黄民族小学、松桃自治县第五幼儿园等4所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让孩子们从小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来源:贵州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