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需要智力支撑以不断探索新路径、总结新经验、推动新发展。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伴随着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目标的提出应运而生。研究基地成立三年来,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讨、队伍建设、学术交流、成果出版等工作,为推动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深耕基础研究,筑牢理论根基
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理论的力量赋能前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贵州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在2021年召开的贵州省委民族工作会议上,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目标。明确提出了包括“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教育的典范”在内的“六个典范”工作任务,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契合贵州实际的民族工作新路径。其中,“加强理论研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
2022年8月挂牌成立的贵州省民族研究院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省民宗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研究基地的制度建设、专项调查研究、基地课题研究、基地业务培训、精品论文集出版等工作,为推动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深耕基础研究,是“模范省”建设的根基和底座。研究基地成立后,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贵州实践和经验总结调查研究”。为做好这一研究,组建由贵州省民族研究院34名科研人员组成的三个调研组,分两个阶段对这一课题进行专题调研。第一阶段完成了对毕节黔西市、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州榕江县的调研,第二阶段完成了对全省9个市(州)的全面调研。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101篇近200万字,目前共10卷本的调研报告已编印成册。
“此次专项调查研究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增强‘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易地扶贫搬迁嵌入式社区助推新型城镇化、民族特色村寨助推旅游产业化、民族特色产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五方面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总结了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成效和特色经验,为党委、政府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省民族研究院院长周真刚说。
搭建交流平台,凝聚社会共识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
如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中贡献“贵州力量”?贵州的做法是持续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贵州,汇聚真知灼见,建言献策推动贵州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让思想的光芒在黔中大地绚烂绽放。
研讨会由贵州省委统战部指导、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贵州省民族研究院承办,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贵州省民族研究院)和贵州民族报社协办。
2023年8月,自“模范省”目标提出之后,为期3天的“贵州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学术研讨会首次在贵阳举行。来自全国近百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入探讨,为贵州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2023年11月,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率队到贵州调研时,要求共同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希望贵州指导省内高校按照增进共同性的要求,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对本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2024年7月17至18日,“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研讨会在贵阳举办。贵州省共同现代化研究基地同时揭牌,这是贵州连续第二年举办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建设模范省”“共同现代化”时代命题的最新进展和学术成果。
“贵州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不仅期待在史料体系上占据重要位置,也希望在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上有重要影响。”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副司长张世保表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应是全国一盘棋的工作,否则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
而这,也是贵州开门举办研讨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齐聚贵州,贡献“金点子”的价值所在。2025年,贵州将继续举办学术研讨会,而这次的主题,又有了新的聚焦: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通过聚焦不同主题,持续不断地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和研讨,让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思想盛宴,不断助力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周真刚说。
聚焦实践创新,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同时要求“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日前,由周真刚等人推出的理论文章《“两江两村”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理与经验启示》,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文章认为,“两江两村”体育赛事为其他地区发展体育赛事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新启示。
台江的“村BA”、榕江的“村超”,是贵州两大超级文化IP。这样的研究,对于正在致力于“模范省”建设的贵州而言,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这样的成果,成为研究基地近年来聚焦实践创新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生动缩影。
一方面,研究基地充分利用《贵州民族研究》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的影响力,开设专栏,引领学术,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共识。自2021年起,《贵州民族研究》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栏,刊发多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文章,并从中精选专题文章编辑成精品论文集。
《贵州民族研究》作为贵州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等研究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办刊46年来,始终秉持“立足贵州,背靠西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刊宗旨,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贵州六山六水调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等方面汇聚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在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贡献了一批原创性理论成果,被评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等。
另一方面,研究基地坚持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为核心推进建设和发展。制定年度研究计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委托课题的形式,重点围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开展课题研究。2022年开展了3项重大课题和2项重点课题研究,2023年开展了2项专题调查研究和6项一般课题研究,2024年开展了3项重大课题、5项一般课题和2项青年课题研究。
“贵州各民族交融互嵌典范创建研究”“贵州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研究”……这些研究既注重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又关注贵州实践的路径与选择,为“模范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正是得益于广大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研究基地近年来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国家民委及贵州省相关领导的多次批示。《关于打造现代生活场景以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议》《关于推动我省民族传统手工艺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等多篇文章获批示,部分文章获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奖,并为“模范省”建设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思想的引领,犹如征途中的旗帜、远航中的灯塔。不久前,《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施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是摆在包括研究基地在内的民族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政治课题。期待在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共同浇灌“模范省”建设的理论研究之花,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作出贵州贡献。
(来源:贵州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