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劳模文化资源,着力构建以中共蛮瓦支部旧址为核心,联动“大关精神”“麻怀干劲”两大场馆的宣传教育体系,精心打造“初心传承”“精神谱系”“实践创新”三大宣传教育矩阵,生动诠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
以中共蛮瓦支部旧址为核心载体,打造初心传承矩阵,增强“共同身份”认同。罗甸县深挖1929年百色起义后中共右江特委北上创建的黔桂边革命历史,通过200余件珍贵文物,生动再现地下党与各族群众生死相依、团结奋斗的光辉史实。开设《中共蛮瓦支部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专题课程,创新开发“七个一”沉浸式教学模式(重走一段红军路、品尝一次红军餐、歌唱一首红军歌、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倾听一个红军故事、感悟一次初心使命、聆听一堂好党课),强化“党的领导下命运与共”的集体记忆,追溯共同奋斗的红色根脉。
以“大关精神”“麻怀干劲”双馆为依托,打造精神谱系矩阵,全面解码新时代贵州精神,强化守护“共同家园”担当。罗甸县建设“大关精神陈列室”和“大关精神麻怀干劲陈列馆”,系统展示自力更生、劈石造田解决温饱的“大关精神”,以及不等不靠、千锤万凿凿通出山隧道的“麻怀干劲”,再现各民族血脉相融、情感相亲的奋斗历程。打造“百米隧道徒步+劳模讲堂”特色体验课堂,开设《从大关精神到麻怀干劲——解码新时代贵州精神》《“大关精神”永放光芒》等精品课程,组织党员、青少年研学2000余场次,使“自力更生、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熔铸为各族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激发党员干部守护祖国“共同家园”的使命担当,培育各族群众作为“中国人”这一“共同名字”的价值归属感。
以多元化文化叙事活动为载体,打造实践创新矩阵,凝聚“共同梦想”力量。罗甸县组织98支“石榴籽宣讲队”开展“五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中华文化等宣讲2853场36万人次,引导各族群众深入理解“五个共同”。联合中视金诺拍摄劳模题材电影《一山之隔》,全国院线观影超500万人次;制作《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身边的榜样》等系列短视频。创新“民族节庆+”模式,举办“三月十三”“六月六”等节庆活动50余场次,创排《恋恋布依》《挽留酒歌》等民族文化精品,登上“村BA”“村超”舞台;《布依姑娘制新衣》亮相央视,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美其美”向“美美与共”升华。
(来源:贵州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