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民族文化赋能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省份,拥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传承与创新这些文化资源,能为落实“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提供路径借鉴与有力支持。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构建多元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激发市场与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可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设立省级民族文化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具有市场潜力的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完善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配套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民族文化园区建设、非遗工坊运营等领域。推动文化机构改革与资源整合。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事业单位改革,组建省级民族文化产业集团,整合各地民族博物馆、非遗传习所、文旅景区等资源,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统一推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通过流动文化服务车、线上文化平台等方式,将民族歌舞表演、非遗技艺培训等服务送到民族村寨,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参与感与获得感,进而激发其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

立足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找准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契合点。打造“文旅+”融合产业体系。“文旅+民族手工艺”,进一步推动苗族刺绣、水族马尾绣等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搭建贵州民族手工艺品线上交易中心,开发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文旅+节庆经济”,充分挖掘贵州丰富的民族节庆资源,策划系列文旅活动,结合“村超”“村BA”等热门体育赛事,举办“节庆+体育”复合型活动,形成“以节聚客、以客促消费”的良性循环;“文旅+研学”,依托贵州的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多元化的研学产品,传播民族文化。培育特色民族文化品牌。重点打造“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下的子品牌矩阵;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让贵州民族文化品牌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收益转化。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挖掘民族生态文化内涵,将其纳入生态教育体系,通过中小学课程、社区宣传、文化活动等方式,向各族群众普及生态保护理念;将民族生态文化融入旅游开发,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在体验民族文化的同时,感受贵州的生态之美,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开发生态友好型旅游项目;生态文创产品开发,利用贵州的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开发生态文创产品,让生态资源通过文化创意转化为经济收益,带动各族群众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增收。

以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强乡村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贵州乡村民族文化遗产数据库,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采集、存储与展示,实现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补贴,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每个乡镇建设综合文化站,每个村建设文化活动室等,利用乡村闲置房屋,打造“乡村文化驿站”,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依托乡村的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民宿+民俗体验”的旅游模式;推动乡村特色农业与文化融合发展,将民族文化融入乡村特色农业发展,打造“文化+农业”品牌,提升产品辨识度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作者单位: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来源:贵州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