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黔南,山峦叠翠处,云霞生辉;江河奔流间,气象万千。在这片孕育了各民族的热土上,一曲曲团结进步的壮歌正嘹亮响起。从苗岭深处到都柳江畔,从布依村寨到水乡田园,黔南州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建设。
不久前,三都水族自治县将古老的水族端节与充满现代活力的贵州“村马”赛事巧妙结合,让传统文化在与时代潮流的碰撞中绽放出夺目光彩。数据显示,这场盛会吸引60.79万人次游客纷至沓来,实现旅游收入4.68亿元,增幅分别达37.4%和55.61%。这不仅是文旅融合的成功实践,更是黔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荣的生动见证。
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实践,不仅联结着宏大的节庆,更浸润在日常的烟火里。
在都匀市思源社区,群众刘文荣自费种下的一片花海,如今已成为社区里最美的风景。“虽然大家不是一个民族,但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他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基层社区民族间动人的情谊。在荔波县兴旺社区,来自8个乡镇、14个民族的群众在石榴籽广场上共舞,在就业车间里共富,齐心协力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些平凡的景象,正是黔南民族团结最坚实的基石。
从基层的实践到顶层的设计,黔南州推进民族工作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早在2018年,黔南就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22年,黔南州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的目标,标志着该州民族工作进入了从“示范”到“模范”的深化升华新阶段。
模范州的建设,既需要文化浸润与社会和谐,也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法治保障。黔南州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福泉瓮安千亿级新能源材料磷化工园区建设方兴未艾,荔波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如火如荼。2024年,全州经济总量达到1947.16亿元,同比增长5.6%,11个县(市)跻身GDP“百亿俱乐部”。今年上半年,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工业税收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黔南州将民族事务治理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大局,对22件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进行排查修订,并围绕“中国天眼”保护、刺梨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立法,以良法善治夯实了长治久安的根基,全州平安建设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思想的引领是凝聚共识、固本培元的关键。黔南州创新打造“山歌伴飞新思想”“黔韵说唱”等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新风伴着乡音土韵“飞入寻常百姓家”;龙里县的“黔韵说唱”视频火遍网络,用最潮的方式讲述最朴素的道理。同时,平塘“水龙节”、瓮安龙狮文化活动、惠水“龙游涟江”端午活动、三都“村马”、福泉阳戏文化节等“好花红”文化体验行系列活动轮番上演,成为增强“五个认同”、促进人心归聚的生动课堂。
(来源: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