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华侨大学2023年“中国文化之旅”夏令营贵州黔西南州乡村振兴研习营走进贵州省博物馆。在为期7天的研习活动中,学生们在领队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贵阳大数据安全展示中心、天眼FAST瞭望台、天文体验馆、坝陵河桥梁博物馆等地,领略贵州省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地质奇观,体验贵州的科技发展、乡土民情,在体验醉美多彩贵州民族风情文化的同时,感知乡村振兴成果。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港澳台侨学生的融合培养,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境内外学生前往全国各地开展中国文化之旅实践活动。”华侨大学党办/校办副主任李凌介绍道,这次来到贵州开展黔西南州乡村振兴专题研习营和文化考察活动,是希望营员们通过此行了解贵州在乡村振兴中所取得的成果,从贵州的发展见证中国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家国情怀,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助力讲好贵州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在没开始此行之前,我一直期待且盼望着领略贵州的文化风情,想切实体验一把不一样的‘多彩贵州风’。历时7天的贵州研学之旅,让我认识了真正的贵州,了解了贵州苗疆民族服饰的故事,欣赏了精彩的多彩贵州风舞台表演,看到了贵州最美田园万峰林,也感受了纳灰村布依族的风土人情及以歌会友的习俗。”此次夏令营活动黔西南州乡村振兴研习营活动中的一员,来自马来西亚的2020级留学生杨欣琳告诉记者。几天的研学活动,让她在旅途中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发展历史,也让她在中文学习上有所提升。意犹未尽的行程,也让她产生了一定会再来贵州的想法。
“这是林麝。成年雄性林麝会在求偶时分泌麝香,麝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但是每只成年灵麝一年最多只能取12克麝香。林麝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是银杏竹鼠,也是当地人俗称的‘竹老鼠’,它灰棕色的毛发中还有点点针状的白毛进行点缀。它的作息时间跟人类相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
跟随导游的步伐,贾皓认真聆听讲解,他是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21级研究生。此次的旅途,让他收获颇丰。“此次研学营,让我们对贵州进行了实地探索,了解了当地的科技人文历史与其乡村振兴的发展成就,也充分感受到贵州省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交流共建的局面。”贾皓说,此行让他对贵州有了更加广泛的认识,了解了当地的人文风情,也希望少数民族文化能继续传承发展下去,焕发新的生机。(图片由贵青研学提供)
(原标题:7天的研习夏令营,深度感知贵州乡村振兴的成果)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