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支持5万元帮助我搞农家乐,给我买了餐具等设施。”何兰介绍,自己从2008年开始开店,早些年每年只能挣几万元补贴家用,2018年以后,村里各方面条件好了起来,每年能挣到10万元。

何兰站在自家农家乐前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考察,对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提出了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化屋村的旅游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天气好的时候,每逢节假日,天天爆满,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70桌,进出的游客有700多人,最多一天的收入就有1.5万元。”好生意让何兰喜上眉梢。
何兰家的农家乐,是一个两层的自建房,前前后后加起来有500多个平方,在村里30多家农家乐和精品民宿中,也只有两三家有这样的规模。“生意好的时候,我的地方都还不够用,旁边的亭子,后面的院子,都坐满了人。”何兰说,现在店里她请了两个工人,每个月工资3000元,不忙的时候,她们就回家忙自己的事情,生意忙不过来时,会临时请十多个村民来帮忙,按天支付工钱。

何兰与媒体分享自己的“致富经”
何兰农家乐的生意之所以这么好,还与今年化屋村提升旅游接待水平的专业培训有关——今年4月,民建中央协调黔西市相关部门人员给村民做旅游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旅游接待、普通话、厨师厨艺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新东方厨师来到村里后,给开农家乐的村民开展了为期30天的专业培训,顶尖的厨师手把手教村民厨艺技术,村民学了都说实用。
化屋村干净整洁的环境
化屋村群众开发的文创产品
“现在全村三分之一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党委组织委员、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介绍,在民建中央多年持续不断的帮扶下,化屋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400元左右提升至2020年的1.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