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

【“地域+领域”】“智造”新苗沃野可期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天蒙蒙亮,乌蒙山的薄雾还未散尽,大方县羊场镇九里箐种植专业合作社包装车间灯火通明。机器的嗡鸣声和鲜天麻的清香交织在一起。理事长陈明军正麻利地指导着工人们分拣、装盒、打包——10余吨天麻即将启程,奔向遥远的广东。

这份忙碌带来的踏实感,源于三年前那次改变命运的“握手”——与农工党中央搭建的“方货出山”电商平台签下的长期合约。

谁能想到,当年差点烂在仓库里的山货,如今竟供不应求。2015年,带着对家乡发展的信心,在外打拼的陈明军回乡联合五位村民共同创办了九里箐专业合作社。天麻、冬荪、羊肚菌丰收了,喜悦却很快被滞销的焦虑取代。转机出现在农工党中央搭建的“乌蒙农商城”(后升级为“方货出山”),主动上门与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使其成为平台指定供应商。至此,大方山货沿着网线飞出大山,销路大开。如今,该合作社种植规模扩至500余亩,带动39户脱贫户发展林下经济,累计提供了上千人次的稳定就业岗位。

更大的变化在山乡深处悄然萌发。在农工党中央的倾力推动下,一座崭新的“人才粮仓”——乌蒙农工同心人力资源产业园(同心产业园),在大方拔地而起。当一些企业选派骨干走进产业园学习直播带货时,另一群年轻人的指尖,已经在产业园的键盘上敲出了人生的新篇章。

深山“数字白领”家门口就业

同心产业园明亮的办公区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李嘉兴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指尖在鼠标上快速点击,为一家矿业公司进行数据标注。入职刚满三个月,他的月薪已从两千多元增加到四千多元。

“朝九晚五,稳定踏实,自己安心,家人也放心。”谈及这份工作,李嘉兴的笑容里带着从容。这份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的“白领梦”,源于产业园的“政府搭台+企业运作”模式。它像一块强力磁石,依托农工党中央的牵线搭桥,成功吸引了京东物流区域总部、美团全国数据标注中心、华为智能驾驶研发基地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大块头”落户深山。一条“东部接单+大方智造”的新链条就此成型,为当地“量身定制”了2000余个后台服务岗位。

园区的一则招聘信息点亮了顺德街道居民符洋的生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拨通了产业园的咨询电话:“请问,宝妈能做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决定实地看看。走进园区,眼前景象让她心头一震:办公室里坐满了伏案工作的年轻人,安静中流淌着一种向上的力量。“这份工作,我也能做!”她心中燃起了希望。

红旗街道的大学毕业生张成美,在产业园组织的系统培训与精准推荐下,成功叩开了百度贵阳公司的大门。“不仅培训技能,还辅导面试!现在月薪六七千元,我真的特别知足!”电话那端传来的喜悦,几乎要溢出来。昔日待业在家的迷茫,已被清晰的职业路径取代。

产业园孵出山乡“新饭碗”

“真诚才是最好的推销——产品什么样,咱们就怎么说!”在同心产业园内的农工同心创业孵化基地,贵州瑞智天麻产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直播团队刚刚结束一场直播,负责人黄汉林正组织大家复盘,讨论热烈,思路在碰撞中愈发清晰。

2024年初,看中产业园的产业集聚效应,黄汉林团队选择在此扎根,专注推广大方天麻等山货。团队为当地创造了十余个稳定就业岗位。“主播全是本地人!”黄汉林强调。孵化基地专注于电商、人工智能和软件开发等领域,尤其致力于以“直播带货+互联网+农产品”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经过系统培训,一批从近200名学员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已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马海琴是其中之一。今年年初,她还在外省的工厂流水线上忙碌。一则“招聘直播员,培训上岗”的信息,点燃了她返乡的心。“这地方真能做起来?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初到基地,她满心疑虑。然而,系统的培训和实战考核重塑了她。33岁的她,如今面对镜头自信从容,侃侃而谈。

“五险一金、双休、底薪加提成,直播时间还能灵活安排,安逸得很!不直播的时候,我就琢磨优秀主播的技巧,就想多卖点家乡的天麻,多挣点工资!”谈起现在的生活,马海琴脸上满是笑容。家门口的这份新职业,不仅让她安了身,更让她找到了实现价值的舞台。曾经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的身影,如今在家门口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当陈明军的货车载着山货驶出大山,李嘉兴在数据的海洋里描绘着未来,马海琴用乡音将家乡的山珍送上云端——大方县,这个曾经的劳务输出大县,正悄然蜕变。同心产业园,就像一棵播入乌蒙沃土的“智造”新苗,破土而生,迎风拔节。在这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正深深交融。


(来源:毕节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